张先与李清照“春”主题词比较

 2022-01-20 00:06:46

论文总字数:13617字

目 录

引言………………………………………………………………………4

1.张、李以“春”为主题词作的共同涌现……………………………4

2.张、李以“春”为主题词作的异同…………………………………5

2.1内容与思想的同工异曲…………………………………………………………………5

2.1.1同工:对自然景物的描写………………………………………………………5

2.1.2异曲:生命意识与今昔对比……………………………………………………6

2.2.创作风格的异同…………………………………………………………………………7

2.2.1清丽明快皆属婉约………………………………………………………………7

2.2.2隽永、悲凉终为殊途……………………………………………………………8

3.二者比较的文学意义…………………………………………………9

3.1从词为艳科到词以言志,从诗余到别是一家…………………………………………9

3.2从伪作闺音到自作闺音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

张先与李清照“春”主题词比较

牛鹏飞

, China

Abstract: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na presents four distinct seasons. And for abnormal emotionally sensitive poets in the changing seasons as well as the four seasons show different scenery not only gave them abundant in subject choice, more make their thoughts, palpitations completely melt into the four seasons. As the first season of the four seasons -- the "spring", its magnificent scene has been constantly portrayed by countless people. Mr. Zhang and Li Qingzhao wrote many famous poets on the subject of "spring" word, however, because the two people are in different age and life experience, therefore with its theme of "spr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word shown are also different.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 word of "spring"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poem in the song dynasty, which has obvious literary significance.

Key words: Zhang Xian, Li Qingzhao, Spring.

引言

在浩如烟海的宋词之中,以“春”为主题的词作占了极大的比重,并且在不同的时期、不同词人的笔下,“春”所承载的思想情感又有所不同。张先和李清照是宋代较有代表性的两位词人,张先处于词的开拓阶段,李清照处于词的相对成熟阶段。尝试新变的“古今一大转移”[1]的张先对“春”有自己的见解,心性敏感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也因“春”有独特的感悟。张先和李清照同属于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同一派别也分有不同的阵营,两人创作风格和以“春”为主题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也不尽相同。现代学者对李清照的相关研究可以用细致入微来形容,但是对张先的相关研究比较缺乏,没有关注到其词中“春”的典型特征,更没有对张先和李清照词中的“春”进行比较。实际上,对两者进行比较有着深刻的文学意义,能够把握从北宋前期与两宋之交词的发展变化方向及脉络。因此,本文将在对两人有关“春”的词详细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二者各自的特点与联系,并探究其中的文学意义。

1.张、李以“春”为主题词作的共同涌现

春天是最美好的季节,也是最令人心伤的季节,万物复苏、百花齐放过后,随之而来的是百花凋零,绿肥红瘦。这两种极端的景象集于这一个季节,在美好的景象中又预示着萧瑟的结局,这种矛盾,词人异常敏感。纵观张先的词作,直接提到“春”的就有将近百首,而以“春”为主题的词更是不计其数,由此也可见“春”对于宋代词人的创作影响之深。同时,春季在中国古代文人眼中的独特的内涵,让张先对于“春”的描写不仅仅局限于对景物的描述和因景造情,而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与“春”联系在一起,拥有极强的主体意识。张先的著名词作《天仙子》即是他临老伤春之作,“送春春去几时回”,表面上是问自然界的春天,实际上是问自己生命中的青春时代,在其词作《相思儿令》中,张先又发出了同样的问句“春去几时还”,直叫“桃李无言”。《青门引•春思》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情景,来表达自己孤独寂寞的处境。《离亭燕》表达的是张先在花飞三月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情。《宴春台慢》通过描写春天的景物以及人们对春归的快乐反应,从侧面表达词人爱春、惜春之情。此外,张先表达的男女之情之作也是通过对春的描绘而展开的,如《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写春天的短暂,并以此暗示女性容颜逝去之快,表达对夫君极度的思念之情。

对于李清照来说,生命前半期与后半期的迥异,让她在“春”这个季节的情绪非常敏感。在生命的前半期,李清照的家教宽松开明,少女天性得到发展。后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她的词作之中充满甜蜜欢快的心绪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点绛唇》(蹴罢秋千)一词,上片写春末夏初,李清照在家中欢乐地荡秋千,直到汗湿轻衫,下片写有客忽访,少女含羞回首,还装作在嗅青梅的模样,整词描绘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初次相见的场景。再如《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以惜春为抒情线索,寓情于景,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点绛唇》(寂寞深闺)是李清照早期少有的充满愁绪的词作,刻画了李清照独居青州时怀念丈夫的深闺思妇的形象。时值春末,淅淅沥沥的雨催促着春天的离去,更勾起了词人怀人的思绪。李清照望断天涯,不见归人,只见“连天衰草”。伤春、怀人、寂寞之愁融于肝肠,“倚遍栏干”也难以消解。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李清照家破夫亡,如一叶浮萍流离异乡,人生的剧变带来的是心境与前期的截然不同。到了春天,词人普遍具有的惜春伤春之感在李清照这里进一步升华,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及人生感悟。如《诉衷情》通过描写春梅,表现词人在孤寂的环境中思念故土的执著情态。再如《武陵春•春晚》写尽了经历剧变之后词人的生活物是人非的境况,时值春暮,百花落尽,想起曾经美好的生活,已是“欲语泪先流”。无尽的愁绪,恐怕双溪的舴艋舟都难以承载。

2.张、李以“春”为主题词作的异同

2.1内容与思想的同工异曲

融情于景这种文学作品惯用的手法在张先和李清照有关“春”的词作中亦有体现,两人笔下的“春”以及春天的景物,都蕴含着他们各自的思想情感。

2.1.1同工: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较为安逸的生活使张先极爱用艺术美的手法去描绘自然景物。在他的笔下,所有的自然景物都是光影交错的,尤其是春天的“花影”,充满着朦胧的美感。张先极善于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因善用“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他的咏春词作中,大量用了“影”字,如:“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坠絮轻无影”,“无数杨花过无影”等等。“影”是实的还是虚的?看得见却摸不着,无形无色又变化万千。写“影”,正是张先想要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不直接写物却摩其影,给人朦胧之感,物影流动,又充满动态之美。《木兰花》更进一步,其中“草木争春红影乱”之句,张先对“影”的描绘,同时表现出了动态美和朦胧美,不直接描绘草木如何“争春”,而是写“争春”的结果——“红影乱”,并且“乱”不直接是草木的表现,而是红影的表现。李清照同样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作为心性活泼的少女,李清照的活动及心绪并不止于闺房,而是来到大自然,以博大的胸怀坦然容纳自然景物的美妙。胸襟开阔而又拥有细腻的情感,让李清照能够无比清晰地觉察到自然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描绘了春末夏初季节变换时的一些自然景象:雨疏风骤、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再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词就描写到了“云窗雾阁”、“南楼羌管”、“暖风迟日”、“杏花”等景物。

春花秋月,在众多物象中,最能代表春天的,应该就是花了。可能是盛极转衰,当花色最艳、蕊香最浓的时候,春天也悄悄地移动了她的脚步,从这个世间离开了。难怪当杜甫临曲江之泮,看到枝头一片花朵飘然而下的时候,会有“一片飞花减却春”的惊呼了。经过对张先和李清照有关“春”的词作的研究,发现二者的咏春词里都大量描写了“花”这个意象,尤其是在两人晚年的时候,“花”在两人词作中比以往多了许多内涵。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现象,作为包涵了作者特定情感的物象,作者对意象的描写,便不仅仅是停留在对物象的描摹上。张先和李清照二者词中的“花”都有自喻性质,但是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有所不同的。经统计,张先以“春”为主题的词中,描写花的共41首,其中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名花,如“黄蜂花上飞”(《醉垂鞭》),一种是有名花,如杨花:“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海棠:“海棠花下醉芳菲”等。李清照以“春”为主题的词中,描写花的共24首,多是梅花、海棠。

2.1.2异曲:生命意识与今昔对比

张先的人生没有经历过重大挫折,因此就不可能像李清照那样能有强烈的今昔对比以体现自己的“悲”的心绪。张先词里的“落花”,表达的是对未来生命茫然的意识,不知自己的人生将何去何从。伤而不悲,哀而不痛。而靖康之难将李清照的人生划为两段,两年后赵明诚谢世更是她人生中最大的打击。悲哀、伤痛成为李清照晚年人生的主色调。在这种情况下,李清照往往沉浸在强烈的今昔对比中难以自拔,更是以泪洗面。因此,其咏春词里的“花”往往具有飘零无助之感,所表现的是词人晚年历尽人间苦难之后“我心伤悲”的感情。

张先一生平稳,其晚年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人生暮年的状态,老之将至,每个人都会发出几声感慨,或怀念自己逝去的光阴,或惆怅岁月所剩无几。李清照晚年生活凄苦,来不及仔细体味人生的欢乐,生活的剧变形成鲜明的今昔对比。

在张先晚年伤春之作《天仙子》中,他说道:“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在这里点明自己已处人生暮年,空然怀念当初的峥嵘岁月。面对即将逝去的美好的春季,就像亲眼看着自己从人生的巅峰岁月走向衰落,将自然景象的变化与自己人生的历程合二为一。但是春去之后是蓬勃火热的夏季,自己的明天却是行将就木,落红满径,这种反差,让词人更加伤悲。词中作者以花自喻,不仅表现了“对春日逝去的惆怅与感伤,更是对生命归属感的追寻与迷惘,表达自己对于人生际遇、生命意义的思考。”[2]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3617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