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1076字
目 录
中文摘要…………………………………………………………………1
外文摘要…………………………………………………………………2
- 现代家族势力下的乡村经济问题………………………………3
(一)家族霸权下对财富的恶性占有……………………………………………………3
(二)家族间攫取财富的恶性斗争………………………………………………………4
(三)底层群众对家族势力的妥协与依附………………………………………………5
二、现代家族势力下的乡村政治问题…………………………………6
(一)家族力量促成权力的产生…………………………………………………………6
(二)权力拥有者对家族势力的纵容……………………………………………………7
三、离乡知识分子的“在场”与“缺场”……………………………8
(一)离乡知识分子对本土家族的影响…………………………………………………8
(二)离乡知识分子对乡村底层群众的影响……………………………………………9
结 语……………………………………………………………………9注 释……………………………………………………………………10
社会转型时期家族叙事折射下的乡村问题
——以贾平凹小说《带灯》为例
蒯曦明
,China
Abstract: Jiapingwa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representive writers in contemporary rural literature.The novel he wrote in 2013——DaiDeng,Jia Pingwa emphatically described the village story headed by Xue and Yuan's two big families. From this, we can find the family's control of the rural economy, the possession of grass-roots power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lack of the spirit of the villagers, which shows a series of rural problems, such as hegemonism, official business collusion and so on., Jia Pingwa expressed his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about the village problem as a rural intellectual.
Key words: Jia Pingwa, DaiDeng,family,rural problem
贾平凹是当代乡土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无论是上个世纪的《废都》、《怀念狼》、《高老庄》还是2000年以后的《高兴》、《秦腔》、《带灯》都描写了乡村现状或从乡村走出的知识分子现状。贾平凹的乡土情结在其作品中展现得淋漓精致。与前几部作品不同,《带灯》以一位乡镇基层干部的视角展现了社会进入转型期以来的乡村生活。
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快速发展,这对要跟上城市发展脚步的农村来说,一切似乎都变得焦躁起来。乡村环境破坏、人口流失、贫富差距等等,这些问题成为贾平凹的写作主题。本文试着从家族叙事的角度来探寻这些乡村问题,并进而探及文化、人性的问题。正如贾平凹自己在采访中所说:“如果小说写到人生、命运层面,就算是好小说了,但我觉得还不够,你还得写到人性层面,写到灵魂层面吧,生命之外肯定还有什么东西。”[1]
- 现代家族势力下的乡村经济问题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以拥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氏族部落为联盟,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特点。由此,婚姻和家族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依相存的主要纽带,这种纽带不光是在精神层面上的亲情血缘和认知关系,更是一种纠缠在一起的利益关系。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从远古时期的村落,到曹雪芹描写《红楼梦》里面的四大家族,再到当今农村,以家族形成的一方势力一直到今天还残存着。
(一)家族霸权下对财富的恶性占有
在贾平凹的新世纪小说中,关于家族叙事的描写并不罕见,从现代化的角度看,家族这种古时存在的具有阶级分层的形式和载体已经被慢慢抛弃,乡村人进城务工或者是通过升学考进入城市占了多数,这种人口的流动让乡村的大家族不再如旧时那么有凝聚力,但对于长期生活在乡村人的心中,以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群体,更让人们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以血缘关系连成的庞大家族中,他们相信其中比较有势力、权力的家族成员,可以带起一个家族的兴旺。
《带灯》从乡村家族的角度对中国乡村出现的种种危机进行了展示。书中描写的元家和薛家都称得上是在乡村世界称霸一方的大家族。这些家族大多延续着古代家族传统的习惯,比如,有德高望重的老者、有严格的长幼等级秩序。在乡村中有钱有势力的族群不仅同姓的族人掌握着乡村的命脉,甚至家族中那些外姓女婿们都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小说《带灯》在开篇就描写了作为村干部的元家长辈——元老海带领一群村民去阻止修建穿过樱镇的公路,这一出为村人“权益”而战的闹剧使村干部元老海在村里成了人人敬仰的角儿。元老海“保卫了樱镇的完整性之后”在樱镇深受众人的爱戴,“元家家族很旺,元老海却没有儿女,他一死就死绝了。”[2]人们都可惜的说。于是在元老海去世后,他的族人元黑眼、元斜眼沾着元老海的光组建起庞大家族的势力,在樱镇成了新的呼风唤雨般的存在。
中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经济是第一发展要义。作为大家族的元家由于在村子里掌握了极大的话语权,经济大脉得以被他们紧紧攥在手中。为此,元家在樱镇引进大工厂之前开始就抢占所有资源,争相成为工厂的既得利益者。元家在樱镇独霸经济命脉,承包沙场,并雇佣劳力为自己干活。原本世世代代都在这里取沙的普通民众被告知沙场已经是元家专属,只有付钱才可以用沙,村人无助只能去寻找政府求助。但当带灯带着民意找到了元黑眼讨说法时,元家却回复说自己是土匪,元家在这里办了沙场那这沙子必然就属于元家的,村民得付钱才能用。无奈之下带灯拿开采证来威胁他,才得使村民去取了沙。干旱时别的村需要抽水机,主任带灯只能通过使小伎俩才从元家的手里拿到了抽水机“救”了一方无水可用的人的生活。这些事件看起来是元家让普通百姓用了水、取了沙,可本质看来,正是他们利用家族的威望掌握了传统经济权力,恶意的占有了公共的资源,才让这水、沙看起来理所当然属于他们。与此同时,元斜眼专门寻找从矿区回来的打工者,通过与他们打麻将来骗取钱财,还不起钱的便让他们去给元家打工还钱,被骗了钱的人别无他选,除了逃走就是乖乖的为元家做工。带灯通过对当事人的了解向镇长反映此问题,却被镇长一一忽视。
家族这种传统势力在当今新世纪的乡村中,一直是一种独特存在的势力,普通人家一方面忌惮大家族在乡村中的势力,一方面又对此愤愤不平,怨恨由此累积,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问题最终发展成大问题。这种了家族霸权体系下,权钱统一,恶性的将财富占为己有的现象在乡村已司空见惯,政府对此却无能为力。
(二)家族间财富攫取的恶性斗争
一方家族在乡村中独占垄断地位、恶性占有财富,让村民只能从家族的势力下挖掘残余的财力,既打乱了乡村经济秩序也破坏了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那么在拥有两个势力相当的家族的乡村中,对财富权力的争夺则更加剧乡村矛盾。
在小说《带灯》中,与元家相同,同时期街道另一边有势力的是薛家,拉布和换布兄弟俩虽然没有元家像元老海留下来的老一辈势力,但后来逐步发展成了与元家势力相当的家族。薛家兄弟与他们的妹夫几人一开始便策划着在樱镇老街上办农家娱乐一条龙,从元家不曾涉及的领域下手,独占先机。当元家兄弟五人合伙做沙场,一时风光无限,惹得众人艳羡时,薛家的娱乐一条龙却生意惨淡,只有村里的人会去消费,这样下去远不如沙场赚钱多,薛家便开始眼馋并且想要取代元家成为沙场的拥有者。于是在樱镇发生洪水后,薛家在下游也办起了自己的沙场。在沙场的所属面积的争端中,两家势力各用自己的财力与权力拉拢不同的人来站队自己,以获取更大的沙场面积。在对于员工的抢夺中,两家使用恶意手段拉拢村人,形成了恶性竞争,为达到让另一方破产的目的,元薛两家互相使坏心眼收买沙子的需求方,以出售自己的沙子。在矛盾激化后两大家族双方用武力去解决长期积累的问题,演变成极其严重的暴力事件,最后导致死的死伤的伤。
原文书记给唐主任说到“你那边千万不要搅和姓元的和姓薛的,那两个是山上的老虎,你一搅和他们的矛盾,我们的日子就难过了。”[3]足以看出底层的劳动力付出最艰辛的劳动却拿着微薄的收入,而独霸一方联合起来的一些家族却坐收利益,底层的劳动力在两大家族势力对钱财权的争执中很难拥有所谓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相反,这种争端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损失,使得他们对家族势力更加的敬畏以避免自己成为势力恶性竞争的牺牲品。大部分的新型的行业遭到垄断,劳动力在争端中无法对两方势力做出选择,站在这一方就得罪了另一方,这样的选择无疑加深了乡村人的苦难。贾平凹描写这一问题下的乡村不再是像风平浪静的湖水,而是大风大浪即将来临的汪洋。
(三)底层群众对家族势力的妥协与依附
被家族恶性垄断统治下的经济市场由于发展愈发壮大,给底层民众带来了短暂的经济利益,大家族族人的面目变得更加狰狞,经济市场变得更加得不健康,这一现象迅速对村民的精神世界进行改写。以纯粹的市场化利益为导向,只有依附家族才能得到更好的权钱收益,使得村人成为了商品意识形态下的奴隶。普通群众在经济的霸权掌控和几方势力的争夺之下,难以独善其身。权力改变了乡村风气,更多的人想要通过攀附这些势力获得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就造成了社会道德和精神层面的缺失。
小说中的马连翘为了金钱,给元黑眼下套并和他发展成偷情关系,这样一段不能见光却人人都知的关系却给了马连翘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在她与张膏药儿媳的骂架中她更是仗着自己的背后有元家这一势力而表现得十分猖狂。反观一些原本不愿意去巴结家族势力的人,由于生活所迫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继续为家族势力做事情。比如,在沙场遭遇洪水,经济遭到冲击后,元家无法给工人开工资,而张膏药儿媳却依旧选择继续给元家做工,她的想法便是如果她不给元家继续打工,那么她的工资就更要不回来了。这是最能直接反映出底层民众的无奈但是又无能为力,只能妥协于势力之下,依附于家族势力的情节。
经济发展的飞跃与文化精神的落后,这种发展的失衡模式暴露了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巨大缺陷。暴露了以大家族中的人为发展的全部领头力量,底层群众没有自主能力不能做到全员积极主动参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代价。我们不否定经济发展带来的一切,因为现代性“在最本质的层次上,她是人类共同的想法,来自非常自然的人性,或非常自然的人的社会性。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的普适性不是因为这个概念的抽象性,而是因为无论哪里的人都很容易认同这个概念。” [4]社会需要进步、需要转型,但是,转型期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深刻的,就中国乡村而言,在经济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前进的时候,是否应该放慢一点速度甚至停下来去等等精神发展的步子,去等一等中国文化的平衡化建构,让更多人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076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