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情妇》中“疯女人”形象探析

 2022-01-20 00:07:00

论文总字数:10565字

目 录

1引言 4

2“疯女人”形象的疯狂状态 4

2.1无法融入生活的痛苦挣扎 4

2.2小花园的精神寄托 5

2.3英国薄荷的自我暗喻 6

3三重人格理论和代替性自杀 7

3.1无动机杀人的三重人格理论 7

3.2代替性自杀的最终实质 7

4疯狂特征的深层探源 8

4.1对于父权制文化的反抗 9

4.2存在主义哲思的光辉 9

5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2

《英国情妇》中“疯女人”形象探析

邓如艺

,China

Abstract:Margaret Duras created the image of Claire as a "mad woman" in the L'amante Anglaise. She was insane and sober. Behind Claire's madness. The imbalance of three charac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to lead her to madness and murder. through the choice of homologous object name. The murder made her from darkness to freedom. the deeper level is the resistance to patriarchal culture and the thinking of the essence of existence.

Key words:mad woman; crazy; murder

1引言

玛格丽特·杜拉斯在文学史中是一个复杂的作家,她创作的文学作品内涵丰富,且晦涩难懂;众人对于杜拉斯的评价褒贬不一,常常站在了极端的两头。《情人》是她的成名代表作,可玛格丽特·杜拉斯并不是只有这一部优秀的作品;《英国情妇》比起《情人》,比起杜拉斯的其他作品来说,名气都小了很多。但这部作品中包含了杜拉斯一贯惊世骇俗的叛逆风格,克莱尔·拉纳这个人物,可说是杜拉斯对疯子较早的描写,而疯子在她以后的作品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如《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的母亲、《副领事》中的女乞丐、《劳儿的劫持》中的劳儿,都刻画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疯狂女性形象。

《英国情妇》是杜拉斯1967年发表的作品。在《英国情妇》中,杜拉斯塑造了克莱尔·拉纳这个疯女人的形象。克莱尔精神失常、语无伦次,在一个夜晚将自己家中帮佣多年的表妹玛丽·泰蕾丝杀害,并将其分尸,分九次扔进从维奥纳这座小城的高架桥下经过的火车里。警方经过调查,除了玛丽·泰蕾丝的人头,尸首全部找到拼凑完成。这部作品创作的来源是1949年所发生的拉比尤凶杀案,杜拉斯从中受到启发创作完成了《英国情妇》。杜拉斯保留了拉比尤没弄清自己所犯的罪行这一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之上,增添赋予了克莱尔·拉纳精神失常更为丰富的深意。

克莱尔·拉纳并不是生来就精神失常,而是在生活的打击和失望中逐渐变成了一个疯子,并且最终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凶杀这样极端的道路。克莱尔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痛苦,做出的思考,面临的选择,都增添了她自身命运的悲剧性。杜拉斯把《英国情妇》归为小说的范畴,但在书中采用的是一名调查者依次询问案件相关的三人,包括巴尔托咖啡馆老板罗贝尔·拉米、疯女人克莱尔以及她的丈夫皮埃尔·拉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多角度展示这桩凶杀案的背后隐情,探究克莱尔的杀人动机。杜拉斯将调查者态度描写得不偏不倚,不对案件作出好坏评价,她用这样的一个疯女人来打动读者,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站到杀人犯的一边,去体察一个疯子看待世界的角度,了解人物背后的深层用意。

2“疯女人”形象的疯狂状态

作为故事中最重要的主人公,克莱尔·拉纳是一个漂亮且有些精神失常的女人。克莱尔作为疯子的孤独感和出格举动异常明显,但是维奥纳,她没有遭到居民的冷眼旁观,反而受到了人们的众多保护。咖啡馆的老板罗贝尔谈起她,“首先把她当做女人,这个女人只是在某些方面像疯子,而不是首先把她当做疯子。”[1]在警察来到酒吧调查案件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担心警察看出克莱尔是疯子,他们共同守护着她,隐秘的和警方进行着对抗。并且,在克莱尔承认凶杀后,人们也未对她感到害怕,而是为她辩解,为她担心。维奥纳居民能够对克莱尔采取这样的态度,也与克莱尔自身的疯狂状态有关,她的精神失常并未使她跟外界完全隔绝,并未使她对所有人无动于衷。

2.1无法融入生活的痛苦挣扎

住在维奥纳的人们都知道皮埃尔·拉纳的妻子克莱尔不同常人,举动怪异。她说话经常十件事情一起说,口若悬河,然后突然声息全无;她会突然间打开窗子,把盘子全都砸碎,以便让人听到,好把她给抓起来;她什么事情都不能够理解,什么事情都会很快忘记;她经常夜里出去在维奥纳走动,因为她认为那里发生一些事情,应该去进行核实;她会因为人们拼凑猜测凶杀行为地点的偏差,而将自己的所有罪行都陈诉出来。

而克莱尔精神失常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或者说与两个人有关。早年时候,克莱尔认识了卡奥尔的一个警察。克莱尔付之以真心,可是却遭到了背叛。悲痛之下,克莱尔选择了自杀,被救后变成了一个有些精神失常的女人。在与皮埃尔·拉纳结婚并生活在维奥纳之后,她认识了阿尔丰索,这是一个能够听懂她颠三倒四的话语,并且能够理解她真实想法的男人。但阿尔丰索对于克莱尔的理解,并不意味着他有能力带给她想要的生活。因此,克莱尔对于生活再度失望,难以面对。

感情受挫带来的精神失常,不能简单的判断为克莱尔内心脆弱。在作者杜拉斯看来,情感是女人的世界,是她们的一种生活状态。因此,在杜拉斯笔下的女主人公大多都拥有这样的特质。这一点也恰恰说明了克莱尔内心的真挚和热情,情感打击造成的伤害也就直接导致了克莱尔生活状态的崩塌。

由于丈夫皮埃尔·拉纳能够挣得不少的钱,物质上的富裕能够使克莱尔每天肆意消遣。加上家里请了她的表妹玛丽·泰蕾丝打理家务,她变得越发的无所事事。而这样每天懒散的她,只会做一件事情——打扫,整理自己的房间,洗澡,洗自己的衣服,把一切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不留下任何的痕迹。对于这样做的原因,克莱尔解释说道,如果她失踪了,或者再也不回来了,别人就不会在她身后找到任何东西。

对于克莱尔此般的行为,也非常的容易理解。克莱尔因遭遇了情感上的挫折,对生活产生了怀疑和不解,从而对于生活难以融入。她用这样的方式,消除自己在生活中留下的任何痕迹,以此表明自己与生活决裂的决心和态度。克莱尔对于生活漠不关心,也反映在她对于学习的冷淡上。“她仿佛把什么都拒之门外,又好像对什么都敞开大门,可以说是两者兼而有之,什么都不会留在她脑中,她什么也记不住。”[2]她用自己理解的方式面对生活,游走在生活的边缘,并且最终采取凶杀的方式摆脱痛苦,走向解脱。

2.2小花园的精神寄托

但克莱尔又不完全是一个传统定义上的疯女人,她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有精神方面的缺陷,偶尔头脑清醒的时候,会显现出非凡的智慧。在面对调查者的众多提问,克莱尔能够清晰的回答出每一个问题,说每一句实话。就如同她自己说的:如果有人对我恰当地提出问题,我就会知道该如何回答。而这样的清醒时刻大多都产生于家中的小花园里。

克莱尔在家中总是被丈夫皮埃尔或者表妹玛丽赶到花园,这不是出于对克莱尔的不喜欢或者排挤的缘故,他们只是想为疯疯癫癫的克莱尔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待着,避免她做出众多不合时宜的行为和举动。时间一长,克莱尔自己也喜欢上了花园这个地方。

对于克莱尔来说,生活中充斥着太多难以应对的事情,房间里处处留下的都是生活的痕迹。这里是一个新的天地,安静且没有其他人,克莱尔能够一直看着花园中英国薄荷的寂静生长,能够思考自己想要理解的问题。小花园作为克莱尔与生活短暂的隔离,带给了她幸福的感受。最重要的是,花园逐渐变成了克莱尔的精神寄托,变成了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即使在凶杀案暴露被捕之后,她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审判,也不是丈夫的去留,而是花园的状况。

克莱尔明白自己多数时候都是失常的状态,可是她自己也弄不清楚原因。在这个只有她一人的小花园里,她时常与自身进行对话,她在试图理解自己,虽然极少能够成功,可她从没有放弃过尝试。“在花园里,您要知道,先生,我脑袋上方有个铅制的盖子。我的这些想法,得要穿过这些盖子,才能使自己平静下来。”[3]同样的,克莱尔知道自己有清晰的头脑也是在小花园中所独自领会到的。“我坐在水泥长凳上,有时感到自己非常聪明。一动不动地坐在哪里,心里安宁,智慧渐渐出现在我脑中,我就会有聪明的想法。”[4]如果没有人叫她,克莱尔能够在小花园中从白天一直待到黑夜,坐在长凳上遐想。她就如人们所说,是“一个安静的疯子”,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对其他的事情毫无兴趣。

可以说,小花园承载了克莱尔理性的一面,是她规避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样的自我思考因为多数次的失败反而增添了她的痛苦,仅靠小花园这一片狭小的地方给予精神寄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克莱尔的问题。

2.3英国薄荷的自我暗喻

《英国情妇》作品名称的来源,来自于故事主人公克莱尔写的一封信所产生的语法错误。她写信给报纸咨询园艺上的事,问家里的英国薄荷冬天如何养护,由于不够完全清醒的头脑,克莱尔不仅投错了信件,还写错了内容。薄荷(la menthe)被她写成了情妇(amante),而英国(anglaise)的写成了土制的(en glaise)。在这一点上,杜拉斯的命名与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与《秃头歌女》不同的是,杜拉斯用这个错误作为作品的名字,并不只是为了增添作品的荒诞性。在调查者的询问中,我们了解到克莱尔不喜欢吃玛丽·泰蕾丝做的饭菜,因为过于油腻,让她感到恶心,因而克莱尔经常通过吃英国薄荷的方式来清洗肠胃。不仅是简单的食用,克莱尔对于英国薄荷还拥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这个貌似不经意的错误来作为书名,实际上是暗示了主人公克莱尔的命运。

当调查者在问及克莱尔当她身处花园时是什么人;克莱尔的回答语出惊人,她说是“在我死后仍在的女人”。她给出这样的回答,意味着她将花园中的英国薄荷视为自己,因此她在信中错写的土制的情妇也就是她自身。而土制的代表着脆弱和易逝,而情妇意味着得不到唯一的感情。克莱尔在遭到感情背叛的时候,她认为自身的生活已经终止了,由此直接导致她最终走向杀人的道路。

克莱尔记得英国薄荷的习性,瘦小、黑色、有鱼腥味。这就像她自己,作为了一种弱小而孤独的存在。从英国薄荷的暗喻来看,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早就已经被安排好了,克莱尔的命运被安置在了花园之中。她觉得自己死后仍在花园里,包含着她对于这片精神之地的不断追求和渴望。

3三重人格理论和代替性自杀

《英国情妇》看上去讲述了克莱尔杀人的这样一个犯罪事实,然而作者却并没有对这种犯罪行为进行强烈的谴责和抨击,而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杀人动机上,去探寻促使克莱尔做出这样行为的背后缘由。克莱尔的杀人举动从梦中延续到了现实,她的潜意识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处于生活痛苦中的克莱尔凶杀的对象是她同姓同源的表妹,从人物的选择上也耐人寻味。

3.1无动机杀人的三重人格理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056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