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4909字
目 录
题目 1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1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
前言 3
1《全宋诗》中谢安的正面形象分析 3
1.1气度风神不凡 4
1.2心系苍生 4
1.3安晋定国 5
2《全宋诗》中谢安的反面形象分析 6
2.1助长清谈 6
2.2矫情镇物 6
2.3东山畜妓 7
2.4对谢安北伐的质疑 7
3 情感寄托 8
3.1言志感伤 8
3.2忧国伤时 9
3.3寄情山水,向往隐居生活 11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全宋诗》中的谢安形象
秦树静
,China
Abstract:Xie An, the Prime Minister 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appeared in the poems of the Song Dynasty in the whole Song Dynasty, with the appearance of uncommon spirit, relation to the common people,and bring peace and stability to the country .
Of course, there were some questions about him, such as encourage Empty talk, so calm that people can't guess, Keep women in Dongshan, and even the whole achievements of Xie An in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 When shaping the image of Xie an, the poet put forward his thoughts and feelings when he was worried about national injury, expressing his sentiments, and love the landscape so that want to live in seclusion.
Key words: Xie An ;the appearance of uncommon spirit;Worry about the country and Sentimental situation;
前言
谢安,字安石,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早年隐居东山,后出山为官。在职期间,殚尽竭虑,辅佐王室,挫败了权臣桓温篡位的阴谋,指挥淝水之战并取得胜利,安定了晋朝局势,后又北伐收复了部分失地,黄河以南地区重归东晋。终因功绩显赫而遭君主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谢安在当时个人品行出众,声名显赫,入仕为官,为稳固东晋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谢氏家族争取了更大的权势。时人和后世对谢安多有赞誉。
谢安幼时就享有名气,四岁时,桓彝就称赞他风神秀徹,“后当不减王东海”[1]。及至弱冠,王濛更是称赞谢安:“此客亹亹,为来逼人”[2]。而且王导也很器重他。桓彝、王东海、王导都是西晋时有名的人物,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器重,足见谢安才华出众。谢安的才华在当时是受到尊崇的。桓温曾经将谢安作给简文帝的谥议称做“安石碎金”[3],用碎金形容此文的精美,由此可见谢安文采不凡。这些事迹皆载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中有关谢安的记载就有一百多则,其中品藻篇和赏誉篇较为集中。通过分析《世说新语》中的谢安才华横溢、气度超凡、攘内安外、辅佐晋室等风流名士和卫国儒将的形象,我们可以了解到谢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人优秀品质。从中也可以看出魏晋士人对谢安身上所具有的浓厚家族情思、文人雅量气度、清谈才能以及包括音乐、书法在内的艺术素养的极力推崇。
前人眼中的谢安形象是较为完美的,毫不掩饰对谢安个人品质、才能以及功德的赞美和崇尚。如《南齐书王俭传》记载,王俭常常对人说“江左风流宰相,唯有谢安”[4],这是首次用“风流宰相”来称赞谢安。亦有人称“大才槃槃谢家安”[5]。
从唐朝开始,称赞谢安的诗歌数不胜数,仅唐代诗人李白就做了20多首有关谢安的诗。如其诗《永王东巡歌》云:“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6]唐朝士人对谢安隐逸东山、东山再起以及东山畜妓的行为有着较多的关注,在他们眼里谢安不仅是个真正的隐士,还是安济苍生、功在社稷的人物。唐人房玄龄等所作的《晋书》中就认为谢安从容杜绝了奸谋,很镇定地消灭了苻坚,使皇帝的地位得到巩固,为东晋除去灭亡的危险,功德无量。
宋代有关谢安的诗词也很多,这其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谢安形象。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对东晋太傅谢安有许多批判性的评论,言道面对像桓温、武则天这样的极权者,只有谢安和狄仁杰才能真正做到胸怀坦荡,留名史册。对于谢安还有人从哲学的角度来评判,称谢安的人生中“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和“镇以和靖”的名士风采体现出了玄学儒道合一的人格精神。
1《全宋诗》中谢安的正面形象
全宋诗有一定数量有关谢安的诗作,通过整理归纳,分析出其中所塑造的谢安正面形象,主要有三个方面:气度风神不凡、心系苍生、安晋定国。气度风神不凡包括谢安身上体现出的魏晋风流以及其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气度风神;心系苍生主要指谢安东山再起,全宋诗中对谢安起东山有着极高的赞誉;安晋定国则主要讲谢安为官时对晋朝做出的贡献,集中体现在淝水之战的胜利上。这三个方面是从正面分析谢安在全宋诗中的形象,也是全宋诗对谢安形象塑造最集中的地方。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谢安最基本的形象也就清晰可见了。
1.1气度风神不凡
在《世说新语》记载中,谢安具有超凡绝俗的气度,风神迥异。早在《南齐书·王俭传》中就记载,王俭常常对人说“江左风流宰相,唯有谢安”,王俭口中的风流指的是追求不拘形迹、放浪形骸的精神风貌,这与魏晋玄学时代的清谈风尚相符。后世也多用“风流”一词夸赞谢安,谢安所代表的魏晋名士高超的精神丰韵与超凡的气度也为后世所推崇。
全宋诗中对谢安气度风神的称赞首先是风流,经常将谢安和晋朝的其他风流名士作比较。例如赵东山《谒卫参政》称赞道:“谢安风流过王导,芙蓉王公窃其表。”[7]王导也是谢安同时代的风流雅士,谢安的风流在诗人眼里胜于王导,王公们也效仿模仿其风流是说晋朝名士模仿谢安的穿衣打扮和行为举止,但是谢安的人格魅力是他们模仿不来的。就如王铚《书谢文靖东山图》:“风流不可追,超然八荒外”[8]说的一样,谢安的风流气度超然八荒外,后人无法企及,谢安的风流气度风神在江左当属第一人。如陈造《谢程帅袁制使》:“江左风流人,安石颇巨擘。”[9]
其次在谢安泛舟游海、应桓温宴请和围棋别墅三件事中体现出的谢安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气度也是备受诗人欣赏的。陆游就很欣赏谢安处事不惊的品质,在《航海》一诗中道:“我不如列子,神游御天风;尚应似安石,悠然云海中。”[10]列子御风而游的神采常人无法比得上,但是也应该像谢安悠然泛舟一样,不惊不慌。谢安曾和孙绰等人于海上泛舟,风浪俱起,众人都十分惊慌害怕,谢安却淡定自如,没有恐慌之意。众人对谢安的镇定自如很是佩服。《世说新语》在记载这件事时,认为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谢安的器量足以镇服朝野。
在面临杀身之祸时,谢安所表现出来的处事不惊、临危不乱的气度风神令人折服。许翰云:“从容谢东山,逆气沮桓温。”[11]桓温伏兵设宴,想要趁机杀掉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神情脸色不变,对王坦之说:晋室的存亡,在此一行。在宴席上谢安沉着冷静,像洛阳书生那样吟诵嵇康的“浩浩洪流”诗句。而王坦之内心的恐惧,全都写在脸上了。许翰这首诗就是在称颂谢安赴桓温宴时从容无惧的气度。
将谢安这种临危不惧的镇定体现到极致的当属围棋别墅这件事。前秦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意欲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军情危机,朝中一片震恐,身为征讨大都督的谢安依旧是镇定自如。谢安驾车去山中别墅和张玄下围棋赌别墅,本来棋艺高于谢安的张玄因心情慌张而输给了谢安。然后谢安登山游玩,尽兴而归后才召集将领交代机要事务。而在战争取得胜利,捷报传来时,也能够抑制喜悦之情不至于人前失态。“地陷天倾不废棋”[12]就是描写了当时境况下谢安的坦然。
1.2心系苍生
谢安年少时名气很大,多次被征召入朝做官,但是谢安辞不应召,隐居会稽东山,纵情山水,每次游赏,携带歌女同行。谢安虽然隐遁山林,但是名声在外,甚至超过当时担任守边重任的弟弟谢万。谢安屡次不愿出山,而当时执政的会稽王司马昱却说,谢安既然能与人同乐,也必定能与人同忧,如果再次征召,他一定会应召入仕。马之纯 的《东山谢安》:“既与斯人尝区乐,固应有患即同忧。”[13]这句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谢安中年时出山,做了桓温的司马,从新亭出发时,官员送行,中丞高崧调侃谢安,说以前谢安不肯做官,大家就议论安石不肯出山,他将怎样面对天下苍生,现在谢安出山做官了,天下百姓又将如何面对他呢。这个故事将谢安和苍生联系在了一起,也成为了典故,在全宋诗中经常用这个典故将谢安塑造成心系天下苍生、东山再起的贤士。如郭印的《剑篇次元汝功韵》:“天下苍生奈若何,安石且起东山卧。”[14]谢安心系苍生、能与万民同忧乐,当苍生需要他的时候,谢安愿意告别东山生活为百姓造福。又如夏竦《到任后作》:“任是东山无限好,谢公争忍负生民。”[15]即使东山再好,谢安也不忍心辜负苍生黎民。
关于谢安出山做官的原因,心系苍生只能说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在于谢万兵败被免为庶人,谢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谢万和郗昙兵分两路北伐前燕,但是谢万在北伐时常常显示自己的高贵而不体恤将士,加之误判敌情,导致伐燕失败。谢万虽因谢安的缘故而免于一死,但也被罢黜,朝中谢氏的势力遭到削弱。为了谢氏一族的地位和权势,谢安便出来做官。
对于出山为官,谢安早就有所预料。谢安还在东山隐居时,兄弟已经有富贵的了,家中宾客满座,兴师动众,谢安的妻子开玩笑说:大丈夫难道不应该就是如此吗?而谢安捏着鼻子说:“但恐不免耳。”[16]富贵只怕也是免不了的啊。
1.3安晋定国
前秦在苻坚的治理下日益强盛,东晋在和前秦交战中处于劣势,谢安举荐其侄谢玄担任重任。东晋的前秦展开数次战争,谢安运筹帷幄,选将破敌。之后的淝水之战将战局推向了高潮,东晋以七万晋军击败了前秦十五万大军。谢安因功拜为太保,谢安的声望也随之达到了顶峰。
全宋诗中对谢安指挥淝水之战有着很多褒扬,谢安俨然成为了宋代诗人心目中的英雄,他们毫不吝啬的对谢安的功绩进行赞美,并寄托自己对谢安的崇敬之情。谢安出山辅佐王室,抵抗内忧外患,使得东晋局势暂时安稳。如刘元高《冶城楼》:“偶然唤醒东山客,便有淮淝一局棋。”[17]在谢安功绩中,诗人对淝水之战的溢美之词很多,如刘克庄《赠江防卒》:“一炬曹瞒仅脱身,谢郎棋畔走苻秦。”[18]赤壁大战时,周瑜火烧曹军战船,曹军溃败,曹操率残余军士逃脱,而谢安在棋盘旁就赶走了苻坚号称百万的大军。通过和周瑜的比较,更加突出谢安才能的出众。又如刘过《舣舟采石》:“周郎未战曹瞒走,谢安一笑苻坚危。”[19]仿佛谢安破敌轻而易举,可见谢安经国远略不同一般。再如赵东山《淝水》:“淮淝百万兵虽众,未抵东山一局棋。”[20]前秦号称百万的雄狮,抵不上谢安的一局棋,在宋代诗人心里,谢安的谋略、才能达到了如此地步。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4909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