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词中的白发意象研究

 2022-01-20 00:07:07

论文总字数:12124字

目 录

题目 1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1

英文摘要 2

引言 3

  1. 陆游白首下的生命意识……………………………………………………3

(一)时光逝去的无力之感……………………………………………………3

(二)功业未成的积极进取之感………………………………………………4

(三)归隐山林的无奈之感……………………………………………………5

(四)对生死问题的思考………………………………………………………5

二、陆游白首下的家国之思…………………………………………………… 5

(一)思念故国…………………………………………………………………6

(二)北伐献策…………………………………………………………………6

(三)收复失地…………………………………………………………………7

三、白发意象的艺术特征……………………………………………………… 8

(一)比喻手法的运用…………………………………………………………8

(二)夸张的速度描写…………………………………………………………8

(三)今昔对比描写……………………………………………………………9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浅析陆游诗词中的“白发”意象

刘佳庆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many poems on white hair written by Lu You. From researches on white hair poems, we can see life consciousness of Lu You with white hair. On the one hand, Lu You exclaims over the passing time; one the other hand, he expresses his positive attitude to his lofty aspirations unrealized and his passion to perform. As time went by, Lu You paid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to life consciousness. At the same time, Lu You uses many artistic methods in his white hair poems, such as exaggeration, comparison and metaphor to show his feeling in missing homeland and his desire to go back to his homeland, to offer advice and suggestions for northern expeditions, to retake lost ground and unify his motherland.

Key words: Image of white hair; life consciousness; thinking of the family country; artistic features

引言

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据统计有9362首,可谓是一个高产的诗人,而关于白发的诗歌据大约统计有两百多首。陆游的白发诗不避老丑,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形象。他将自己的切身感受融于社会的动荡与变迁、个人的官海沉浮,梁启超更是盛赞陆游:“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1]陆游诗词中描写白发的诗歌屡见不鲜,包括白发、白头、白首、霜鬓、衰鬓、华颠等,具有丰富的象征内涵。通过陆游诗词中白发意象的研究,可以看到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主体形象。

随着年华的老去,每个人都会增长白发,这是人由盛到衰的标志。白发的出现会给人们带来生命逝去的恐慌,如鲍照《拟行路难》(卷四):“年去年来自如削。白发零落不胜冠。”[2]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受到的是一年年白发的不断生长,年老的无可奈何。魏晋曹丕在《短歌行》中也表示出了对于年老的忧虑,“忧令人老。嗟我白发”。[3]既然白发令人让人心烦,那么就会有人想办法去除,鲍照在《拟行路难》中:“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时光逝去,年华的老去无法阻止,白发就会产生对于生命的忧患,同时也会产生忧道的意识。李白《长歌行》:“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4]“道”并不能使人永葆青春,尽管诗人潜心修道,白发却还是不断滋生,由此引发了诗人的无限感慨。在短暂的生命里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是每个人都会考虑的问题。

毫无疑问,出现在诗词中的白发意象具有浓厚的象征意蕴[5]。虽然白发意象很早就出现,但是出现的频率却没有香草美人等多,唐代以前,很多诗人更喜欢用香草美人来表现政治失意,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直到唐代以后“白发”意象开始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内涵。陆游将白发意象作为其诗词中的一类独特意象,这类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诗人的生命意识,也饱含着诗人的家国之思。

关于白发意象的研究,此前有赵超《论杜诗白发意象的情理内涵》(杜甫研究学刊.2008年01期),关于陆游的研究有莫砺锋《陆游诗中的生命意识 》(江海学刊.2003年05期);吉林大学的王鑫《陆游情词研究》(硕士论文.2015年)等,对陆游白发意象的研究此前还没有人涉及。因此,本文着重从白发意象下手,解读、分析陆游白首下的姿态。

一、陆游白首下的生命意识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十二岁能写诗文,可以说是满腹诗书,他对自己的前途是充满豪情壮志的,绍兴二十三(1153年)年参加了进士考试,本以为可以一展拳脚,然而被秦桧嫉妒,导致以后仕途不顺,直到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去世,陆游才得以入仕。在这五年间,陆游在很多诗词中写到了白发,诗人眼见国家形势不容乐观,自己却只能在家等待,无能为力,随着时间的流逝,其焦虑、不安可想而知。

(一)时光逝去的无力之感

陆游的生命意识是与其渴望建立功业、为国效力息息相关的,如《夜读兵书》(卷一)[6]:“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此诗写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诗人此时三十岁,为了可以上阵杀敌,诗人夜以继日,穷读兵书。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拿着剑、矛上阵杀敌,为国效力。“叹息镜中面,安得长肤腴?”诗人眼见时光流逝,满腹才华,然而却无用武之地,徒留一声叹息。看着镜中自己的容颜一天天老去,诗人不得不感到万分焦灼,发出感叹,时光,时光,如何才能慢些,让我永驻青春?这是诗人首次看到白发顿感焦灼,此后陆游的白发诗少了些迷茫,多了许低沉的哀叹气息。如《朱子云园中观花》(卷一):“我鬓忽已白,君颜非复朱。”此诗写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应该说是诗人年少轻狂、满怀壮志时期,然而诗人却在诗中露出了难以言表的低沉气息。时光飞逝,容颜老去,顿感无可奈何。“忽”字可见诗人是看到此情此景,触景生情,有感而生。诗人当时三十五岁,我想这里的白发很有可能是诗人的虚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而接下来可能就是真正的白发了。《夜思》(卷四):“苍颜华鬓久低摧,叹息何堪岁月催!”此诗写于乾道九年(1173年),诗人此时四十八岁,年过半百,白发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警示,诗人透露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可奈何。虽然人到中年生出一些白发当属正常,但是对于陆游这种入仕心极强的人来说却是预示着极大地危险,古人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7]可见,白发的不断出现,加剧了诗人对于生命意识的担忧。

(二)功业未成的积极进取之感

当然,陆游的这种哀叹时光的流逝绝不是无病呻吟,更多的是基于功业未成、连续被贬、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给人一种积极进取之感。陆游一生仕途坎坷,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初入仕至嘉泰三年(1203年)修编国史期间,据大约统计,陆游被贬包括辞官次数高达八次,一次次的满腔热情被冷水浇灭,一次次的努力化为灰烬,眼见国家日益衰败,诗人内心的不安、焦虑可想而知,同时白发的不断出现不能不引起他的关注。陆游《武昌感事》(卷五):“百万呼卢事已空,新寒拥褐一衰翁。但悲鬓色成枯草,不恨生涯似断蓬。”此诗写于乾道六年(1170年),陆游上书想要除去奸臣,却反被奸臣参了一本,于是陆游被贬夔州,诗人途经武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呼卢”,是古时的一种赌博行为,“百万呼卢”就是说赌博时一掷千金。在这里,诗人用此事作比,用来感叹山河破碎,国家飘零,北宋全盛时期不再,“事已空”讥讽了那些“求和派”,一味求和,苟且偷生,诗人看不见北伐的希望。“衰”字道出了此刻诗人的心境,想到国家支离破碎,一事无成,白发飘零,诗人更觉时不我待的紧迫。《书怀》(卷五):“黄尘颜鬓无人识,青史功名与愿违。”此诗写于淳熙元年七月(1174年),诗人此时已经49岁了,人生过大半,然而却还是一事无成,不被重用,此时诗人内心的焦虑可想而知。想到曾经的自己雄心壮志,一头白发而今无人识,诗人内心不免大为感伤,内心的苦闷无人诉说,只能借酒浇愁,把酒言欢。《适闵》(卷十):“功名塞外心空壮,诗酒樽前发已华。”《书愤》(其一)(卷十七):“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个“空”字道出了诗人为国效力愿望落空,然而却先年华老去,好不令人哀叹,白发诗中无不表现了诗人对于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期待。

随着白发的不断增长,年龄的连年上升,陆游对于生命意识达到了空前的关注,尽管诗人白发丛生,身体日渐消瘦,然而建立功业的雄心却没有丝毫削减,反而愈演愈烈。《寄陶茂安监丞》(卷一):“永州太守鬓毛残,矍铄犹能起据鞍。”此诗写于乾道二年(1166年),“据鞍”指的是跨着马鞍,《后汉书‧马援传》:“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8]虽然诗人鬓毛衰残,但是精神矍铄,雄心健在,仍然想着可以亲自身披铠甲,手执锐器,登上马鞍,上前线打仗,为国效力,收复失地,其为国效力的精神令人赞叹。《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卷十三):“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此诗写于淳熙八年(1181年),诗人此时五十六岁,虽然满头白发,但是建功立业的心却没有停止过,既然将军八十岁都可以灭虏,建功立业,诗人年商轻,体未老,更是跃跃欲试。还有,《夜游宫》:“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年虽老,心未死,诗人是如此强烈的希望自己可以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把自我的生命价值意识推到了极致。

(三)归隐山林的无奈之感

当然,陆游白发诗歌中还有许多看似与功业未成的壮志豪情相反的例子,如《归耕》(卷七):“随牒人间鬓欲疏,归耕且复补东隅。”此诗写于淳熙三年三月(1176年),“归耕”有弃官归隐的意思,面对主和派的攻击,诗人想到了归隐,产生了安居晚年的念头,想要找寻生活上的闲适。《醉题》(卷七):“白首难陪东合客,清风自足北窗眠。归耕只要无人问,安用文章海内传。”此诗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诗人看淡了功名利禄,内心期盼过着一种清风闲适,回归农田,自给自足,不被打扰,没有烦恼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只要能够安闲的度过晚年,又何须名垂青史。《村居初夏》(卷二十二):“宦涂自古多忧畏,白首为农信乐哉!”虽然山林高卧看上去很是美好,但是诗中却透露出难言的悲伤。对于陆游这样一位心寄天下的诗人来说,归隐又怎么会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般怡然自得,全然不顾,尽情享受山水田园之乐。陆游的归隐是身不由己,是在看似闲适中却寄托着诗人渴望为国效力之情。

  1. 对生死的思考

人在年轻的时候是不会思考生死问题的,当年纪越来越大时,人才会感觉到死亡。陆游享年八十五岁,在古代算得上是一位长寿的诗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9],这里的“艾”指的是老年,也就是说五十岁算得上是一位老人了。由于医疗的局限,古人的平均寿命不过四五十岁。随着年龄的老去,陆游身边的故友一个个相继离世,能交心的朋友也越来越少,内心不免产生了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孤身一人的凄凉。《南乡子》:“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此诗写于淳熙五年(1178年),“交旧”指的是老朋友,老友越来越少,自己在故国形单影只,无人交心,真是凄凉。还有,《老病无复宦情或者疑焉写此示之》:“病思萧条岂独今,十年前已鬓霜侵。旧交略尽形吊影,薄宦宜休口语心。”见多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诗人对于年老产生了一种豁达的心境,能够从容的面对死亡了,“须臾便是华颠。好收拾形体归自然。”诗人对待生命的最后阶段,以一种兴致勃勃的心态去迎接,尽情享受生命的最后一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124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