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22483字
摘 要
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深刻地影响了蒙古人的生活,因而元代的婚礼习俗呈现出与先代不同的特征。元杂剧集说、唱、表演、音乐、舞蹈于一体,是元代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元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为创作原料,展现了当时丰富多样的婚礼习俗。
在阅读臧晋叔编纂的《元曲选》和隋树森搜集的《元曲选外编》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文学、文化、民俗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一百六二十本元杂剧中涉及的元代婚俗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元杂剧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角。首先,本文对元杂剧描写的主要婚姻形式的种类进行整理,将之概括为腹婚、童婚、外交联姻、赐婚、赘婿婚、抢妻婚、典妻婚和收继婚八种;其次,介绍了元杂剧中婚姻关系建立和解除的程序,并从中归纳出其婚俗描写的特征;再次,将女性描写与婚姻描写结合起来,并总结了元杂剧中元代婚俗描写的意义。
对上述问题探索性的研究,虽然没有惊人的发现,但尚具一定的基础研究价值,丰富了元杂剧研究的理论成果。
关键词 : 元杂剧 元代 婚俗 婚姻
A Study on the Marriage Customs in Yuan Zaju
Abstract
The Yuan dynasty, which is established by Mongolian people, is a unique history stage. Since the Han’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ustom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Mongolian’s life, Yuan’s marriage customs present special features. The Yuan Zaju consists of spoken part, singing, dancing, music and performing in the opera, and it is the most popular art form in Yuan dynasty.
Based on the Yuan Drama Selection compiled by Zang Jiangshu and Yuan Drama Selection collected by Sui Shushen, this research, using a method combining literary study and folklore research, analyses 162 types of marriage customs in Yuan Zaju, so as to offer more perspective to further study in this area. First, this thesis describes the types of marriage customs and concludes it into 8 main types, as follows: pulp marriage, baby marriage, diplomatic marriage, granted marriage, uxorilocal marriage, robbed marriage, pawning marriage and levirate marriage. Second,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rocedures of marriage establishment and discharge in Yuan Zaju and sum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riage description. More importantly,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of marriage descrip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woman writing and marriage writing.
In conclusion, through some exploratory research, although lacking surprising findings,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provide new viewpoints to Yuan Zaju and has positive effect on study in this area.
KEY WORDS: Yuan Zaju, Yuan Dynasty, Wedding Customs, Marriage
目 录
摘要 ……………………………………………………………………………………………Ⅱ
Abstract …………………………………………………………………………………… Ⅱ
第一章 绪 论 5
1.1 研究现状 5
1.1.1元杂剧风俗的研究现状 5
1.1.2中国婚俗的研究现状 6
1.1.3元杂剧婚俗的研究现状 6
1.2元杂剧中婚俗研究的方法 7
第二章 元代婚俗概况 8
2.1元代婚俗的继承性: 8
2.1.1婚俗程序 8
2.2元代婚俗的发展性: 9
2.2.1一夫一妻制与一夫多妻制并存 9
2.2.2从“六礼”到“七礼” 9
2.2.3对婚书的重视 9
第三章 元杂剧中婚俗制度的体现 11
3.1元杂剧中的主要婚姻形式 11
3.1.1腹婚 11
3.1.2童婚 11
3.1.3外交联姻 12
3.1.4赐婚 12
3.1.5赘婿婚 13
3.1.6抢妻婚 13
3.1.7典妻婚 14
3.1.8收继婚 14
3.2元杂剧中婚姻关系的建立与解除 15
3.2.1建立程序 15
1、议婚 15
2、纳采 16
3、纳币 16
4、亲迎 16
5、妇见舅姑 17
6、庙见 17
7、婿见妇之父母 17
3.2.2 解除程序 17
3.3元杂剧中婚俗表现特征 18
3.3.1从简化描写 18
3.3.2模式化语言 19
3.3.3喜剧化结果 19
第四章 从元杂剧婚俗描写分析作家女性观 21
4.1婚俗研究与女性研究的必然联系 21
4.2元杂剧的婚姻与女性 21
第五章 元杂剧婚俗研究的意义 23
5.1文学角度 23
5.2民俗角度 23
5.3文化角度 23
结 语 24
致 谢 25
参考文献: 26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现状
元杂剧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之一,也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元杂剧的研究历来受到许多学者关注,肇始于清代学者王国维,他在所著的《宋元戏曲史》的自序开篇就表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1]可见元杂剧的地位之重要。[2]
关于元杂剧的研究,从现存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侧重于对元杂剧进行文献整理、元杂剧史、作家生平、作品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研究,即文学性的研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学作品的社会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研究角度也更加多样化。文学不再局限于文学作品本身,开始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进行跨学科的交流,对元杂剧的研究,也不再局限于文本、文学,而是回归到了杂剧这门综合艺术,探究其民俗、宗教、文化意蕴。
1.1.1元杂剧风俗的研究现状
对元杂剧中社会风俗的研究自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兴起,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划分为研究著作和研究论文。著作有:翁敏华《中国戏剧与民俗》(台湾学海出版社,1997);罗斯宁《元杂剧和元代民俗文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还有中山大学博士周玲主持的广东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元杂剧里面风俗的收集工作》。此项目涉及内容甚广,包括元杂剧中酒习俗、茶习俗、服饰风俗习俗、米食风俗、面食风俗、肉食风俗、游戏风俗和丧葬风俗等方面。这些著作从宏观层面介绍了元杂剧中涉及的各种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普及作用。
论文成果中,对元杂剧风俗进行研究的主要是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很少。学位论文包括博士论文:徐雪辉《元杂剧文化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09),作者从形成历史、文化背景、思想内容、文化形式等角度对元杂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硕士论文包括:王燕《元杂剧与元代时尚风俗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4),作者分析了元杂剧中的政治经济生活、文化娱乐、丧葬嫁娶、节岁时令等诸多习俗;武虹芊《论民俗在元杂剧中的分布及其作用》(河北师范大学,2006),作者主要通过文化分析法,探讨民俗在元杂剧文学创作成就中的作用;张鹏宇《元杂剧和元代民俗文化》(兰州大学,2007),作者立足于元杂剧和民俗的关系上找出二者的切合点,元杂剧中所体现的民俗思想、民俗对元杂剧的影响以及元杂剧的传播对民俗文化流传和发展的影响以及二者共同体现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袁燕军《元杂剧民俗浅析》(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作者将元杂剧中的民俗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岁时节日、民众信仰、游艺民俗和语言民俗,并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
1.1.2中国婚俗的研究现状
婚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关于婚俗研究的学术专著不少,这些专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元代社会的婚俗都有一定程度的探讨,包括:杨正文《中国婚俗文化》(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陈鹏《中国婚姻史稿》(中华书局,1990);盛文《中国婚俗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郭兴文《中国传统婚姻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和汪扮玲《中国婚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这四部论著从宏观角度详细介绍了中国婚俗由古至今的发展史;任寅虎《中国古代的婚姻》(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和董家遵《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则侧重于中国古代的婚姻关系和婚俗制度;马之骕《中国的婚裕》(岳麓书社1998)和陈高华、史卫民《中国风俗通史 元代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着力于普及传统文化中与婚俗有关的常识知识。
期刊论文包括:晨奇《全方位审视中国婚俗的历史沿革—lt;婚俗文化:中国婚俗的轨迹gt;评介》(社会科学,1992(05))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婚俗发展的轨迹与脉络;鲍宗豪《中国婚俗的文化意蕴》(社会科学研究,1992(05))从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揭示了中国婚俗中所蕴含的传统伦理思想、民族文化心理及其艺术价值;张邦建《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特点论述》(学术界,1999,(06))探讨了中国古代婚俗的文化特点。
由此可见,对中国婚俗的研究的著作和学位论文大多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完成了对中国婚俗的梳理和归纳,内容丰富,充实具体;而期刊论文数量相对不多,且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
1.1.3元杂剧婚俗的研究现状
对元杂剧婚俗进行专门性研究的著作近年来也层出不穷,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元杂剧的婚俗进行了剖析。对元杂剧中的婚娶仪式进行分析的有:翁敏华《论lt;桃花女gt;杂剧及其蕴含的“桃木辟邪”意象》(《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6));庞倩华、赵明霞和范宇《从元杂剧lt;桃花女gt;看元代婚俗》(《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 (11))。这两篇期刊论文以杂剧《桃花女》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桃花女》中展现的元代婚俗特征。
对元代婚俗种类的介绍有:孙利平《元杂剧中的婚俗文化遗存》中提及的童养婚和赘婿婚;彭茵《元杂剧与宋元南戏婚变戏之比较》中介绍的收继婚;王田田、陈秋芳《从元杂剧看元代婚姻习俗》中介绍的聘请婚、童养婚和赘婿婚;袁燕军《浅谈论元杂剧的婚俗》中介绍的赘婿婚、指腹婚和童养婚以及郭远霜的《元杂剧中的“抢妻”现象及其文化阐释》中介绍的抢妻婚。这几种婚姻种类几乎囊括了元杂剧中出现过的所有婚姻形式。
康保成的《元杂剧呼妻为“大嫂”与兄弟共妻古俗》以元代称妻为“大嫂”这一独特现象为切入点,探究元代兄弟共妻风俗;对于元代婚姻成立以及解除的一些相应程序以及条件,崔兰琴在《从元杂剧试析元代婚姻成立与解除要件》中有专门的论述。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研究者从各种角度对元杂剧中的婚俗、婚姻进行了研究。期刊论文中,吴晟《宋元戏曲中的婚丧习俗》(《贵州社会科学》,2001(3));李义海《民族融合在古代戏剧中的表现——元杂剧中的婚姻习俗》(《戏剧剧文学》2009 (12));孙利平《元杂剧中的婚俗文化遗存》(《戏曲艺术》,2001(01));这三篇论文从宏观角度解读了元杂剧中的婚姻习俗的特点和表现方式。戴峰的《宋元戏曲婚姻伦理观念的民俗解读》(《中华戏曲》2000(01))则从思想层面对元杂剧反映的伦理观念进行了细致分析。崔兰琴在《从元杂剧试析元代婚姻成立与解除要件》(《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0))中探讨了元代婚姻关系建立和接解除的程序。学位论文中,硕士论文如孙颖瑞的《关汉卿杂剧创作中的婚姻习俗述论》(东北师范大学2008级)从元代婚姻的形式多样性出发,对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关汉卿的杂剧中的婚姻形式进行全面介绍,并据此对元代妇女的婚姻状况进行了分析。李永霞《元杂剧中元代婚俗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9级)和齐霄霞《元杂剧中的元代婚俗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2级)分别从元杂剧中反映的元代婚姻程序、婚姻形式和婚俗特点为切入点,对一百六十二种元杂剧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为元杂剧的婚俗研究工作做了很好的完善。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元杂剧的婚俗研究已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为本课题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这方面的研究还有较大空间,大多数研究仍然集中于某部具体作品或某个作家的作品,对一百六十二种元杂剧所反映的婚俗制度、婚姻关系剧尚有待整体性的研究。且现存的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分析元代婚姻、婚俗制度本身,对于婚姻关系与女性群体的密切关系未能很好地体察,这为本课题的进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本课题的选择正是基于上述文献综述后的结果,希望对目前元杂剧婚俗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尝试。
1.2元杂剧中婚俗研究的方法
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是将文学研究与民俗研究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法体现了钟敬文提倡的“民俗学与古典文学都属于人文科学,两者都是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两种学科之间是可以乃至应该互相沟通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用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丰富古典文学的研究手段、研究角度无疑会有裨益。”[3]
民俗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民俗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历史进程,各朝各代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又为其发展提供了土壤与养分。民俗的特色又为文学艺术提供了新鲜血液,将文学研究与民俗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文学的生命力得以增强,影响力得以扩大,同时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演变,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留与绵延。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2483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