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2960字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
基于共同配送的生鲜农产品
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所属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学 号 33214236
姓 名 薛 俊 杰
指导教师 李 伟 春
起讫日期 2017.11 -- 2018.5
设计地点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第一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居民的生鲜农产品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开始追求更高的消费质量。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变化促使生鲜农产品的物流加快发展的速度。生鲜农产品本身的特点使得其在仓储和流通过程中极易腐败。供应链最主要的要求是要保证生鲜农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从生产基地到达消费者的手中。需求的多样性要求生产者应该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口味。安全性要求严格的生鲜农产品进口监管,加强食品检验,确保食品安全和营养。由腐败、污染导致的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应减少,确保稳定或改善鲜活农产品流通质量。
生鲜农产品传统物流模式不能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分散的物流活动的变化,重复循环部分和严重的资源浪费是其症结所在。创新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模式,根据其特点和消费者需求建立新的物流体系刻不容缓。分析中国生鲜农产品的物流现状,发现当前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共同配送模式的施行方案。此外,分析配送中心的优势。最后,提出建立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的对策。
通过优化资源利用来缩短供应链长度、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对实现生鲜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很重要,在选定配送中心选址时须将以上问题考虑进去。本文主要对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的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落实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的必要性和条件,讨论了几种适用于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和模型,在相互比较合适度后采用改进后的TOPSIS法来进行建模解算。最后将选址模型应用到实际算例中,分析计算得到的结果。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意义。目前物流领域内虽有很多研究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理论,但大多数的研究停留在物流配送的理论基础上,少有结合城市共同配送理论进行的研究,本文结合了生鲜农产品的特点、共同配送、配送中心选址来建模。已有的算法不能精确求得这繁琐的问题的最优解,对此设计了应对数学模型的有效算法。在某种阶段上,本文的研究对基于共同配送模式下的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次,在实践应用方面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好坏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极为重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进程不仅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影响着全国农民的利益,对整个农业发展是否能够实现产业化也有很大影响。相关统计表明,我国每年蔬果等易腐食品的总产量大约在13亿吨左右,但在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上,相关易腐农产品的毁损竟达到25%至30%,大约每年有1.6亿吨蔬果的严重浪费,占总产值13%,损失的商品价值约800亿元。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仍未健全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
本文对烟台市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的选址进行研究。烟台市是传统农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再加上当地市政府对农业以及农村的发展较为关注,优越的条件使得当地农业能够快速地发展。烟台市生鲜农产品的产量每年都在增长,建设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物流系统,对于优化农业发展、生鲜农产品附加值的增加、减少生鲜农产品因流通环节过程而造成的损耗和生鲜农产品更好的供给有利。生鲜农产品企业应当和配送企业积极联合,使得配送业务中的共同配送的比重增加,推进配送模式的规范化。以上,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城市共同配送系统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实行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能有效降低其物流成本,调整运输计划、按规操作车辆调度和配送路线的优化能大大缓解交通压力。配送中心的选址在共同配送系统网络的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因其建成后不能再做大的变动以及扩建费用较高等等因素,所以在解决该选址问题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本文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生鲜农产品的特点,并且考虑相关路径优化和车辆调度问题,进行共同配送中心选址。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是绪论,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简述研究的方面。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国内学者对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的不同方向;接着阐述国内代表性学者对于选址模型和方法的探讨;然后表现对于选址的路径优化问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最后阐述了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在国内的研究进程。在本文的文献综述中主要分析了国内关于共同配送、配送中心选址以及路径优化。
第三章是配送中心选址的理论,首先阐述了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在物流活动中的功能、作用和选址的四个主要原则;其次介绍了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再次分析了生鲜农产品的自身特性对于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从次探讨了共同配送模式对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最后介绍选址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第四章是对基于组合赋权的TOPSIS法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进行构建。首先介绍了传统的TOPSIS法的使用简便和其单一赋权存在片面性的缺点,然后提出客观和主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之后构建基于组合赋权的TOPSIS法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最后列出改进后的TOPSIS法选址步骤流程。
第五章是算例分析。 首先建立基于组合赋权的TOPSIS法的配送中心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评价指标进行预处理;再次邀请相关专家对各评价指标打分,确定评价指标组合权重并计算权重值;从次确定该方法得出的理想解并对备选地址进行排序;最后对选址结果进行分析。
结论,表明写作过程中和本文研究出现的不足之处。
本文在文献综述方面,在阅读国内外文献之后对配送中心选址、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和城市共同配送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在理论上实现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本文采用定量方法来研究选址的方法和模型。本文的重点是第四、五章。其中第四章是构建基于组合赋权的TOPSIS法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在第五章中设计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权重对构建的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国内不少学者针对生鲜农产品的配送中心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重要节点的基础上,研究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布局的现状,同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得出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布局优化的影响因素、原则和基本内容,提出了基于双层规划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布局优化模型[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孟光华构建了集定量和定性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模型,通过算例对此模型进行了验证,证明了其比单一模型更加的合理[2]。魏菲对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的特点、类型、作用、运作模型以及食品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影响因素和选址程序等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点的问题进行了研究[3]。
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配送中心的物流活动流程,这是片面化的,因为企业在选址时不仅需要考虑建设成本还需估算运营成本。对于生鲜农产品物流而言,成本不仅仅是运费,还包括设施设备和劳动力的使用以及损耗的产品价值。生鲜农产品因其本身具有的个性化特性使得其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对于物流企业而言,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才是根本的运营方针。在满足基本的物流需求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是配送中心选址的重点。迄今为止,我国农业的发展都处于主流地位,不过当今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在生鲜农产品的运输配送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国家陆续发布政策扶持发展物流产业,在近几年已经取得了可观的进步。
2.2共同配送对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
共同配送的模式是对配送中心选址进行决策的众多影响因素之一。李祥林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我国物流配送现状分析基础上,对物流共同配送模式构建问题进行了研究[4]。在分析生鲜农产品配送特征的基础上,赵玉明验证了实施共同配送可以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等问题。实施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能够使物流资源得到整合,配送规模进一步扩大,资源利用率得以提高,最终实现配送成本的降低[5]。
共同配送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减轻物流压力,在进行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中,须将共同配送这一重要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就当前现状而言,对于生鲜农产品的共同配送尚未达到标准,具体表现在物流设施和物流活动体系不健全,不能对在配送中的生鲜农产品质量进行保证。当前的共同配送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以大型企业为首,多家企业合作的共同配送模式和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实现多企业共同配送的模式。就发展方向而言,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的共同配送模式更具有前景。
2.3配送中心选址方案研究
在物流配送体系中,配送中心的选址是其核心所在。所有成本都需要围绕配送中心选址来进行计算,其物流活动方案也需要围绕选址来进行规划。配送中心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不仅是作为产品的中转站,更是实现流通加工等商品增值的节点。少成本,多盈利才是配送企业的经营理念。选址时需要将多种因素作为变量、参数来构建模型,目前学者提出了多种评价指标体系和选址方法。
孙文霞等研究了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通过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层次分析法来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比较候选地址与理想的选址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给出了一种贴进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6]。关志民等对配送中心的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构建了配送中心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社会效益、交通运输以及公共设施等指标,提出了具有多指标的模糊评价方法[7]。王飞飞和林文改进了在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中重心法所存在的缺陷,结合层次分析法、重心法,构建了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模型,通过该模型对最佳的选址地点进行求解、模拟和验证[8]。李苏文以食品的特性为视角,对配送中心选址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综合考虑了成本费用的基础上构建模型,以成本最优化、总成本最小为依据进行选址[9]。
就配送问题而言,我国尚且仍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包括设施设备不齐全、零散的配送造成交通压力等。这样的环境下,共同配送应运而生,其可节省的成本相当可观,而且对配送活动本身做到了优化。对以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的数学建模的学习很有必要。
2.4本章小结
结论:在编写文献综述时,大概阅读了10篇文献,从中发现国内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有很严重的弊病,基本处于无合作状态,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在交通方面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共同配送体现了物流活动中成本的节约,以共同配送作为指标权重来进行建模可以推算出更为精确的结果。
第三章 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分析
3.1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理论
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是在固定经济范围内,供应方信息和需求方信息都已确定的供应商和需求点,依据这些确定性的信息和生鲜农产品自身的特性进行配送中心的选址,从而实现相关物流配送流程。
3.1.1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的作用
现今,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末端的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精细化以及个性化,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生鲜农产品经营者也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服务的提供,如果未经共同配送中心进行流通过程中的加工而直接配送,要满足需求的少批量、多批次的需求,付出的代价就大的多,很多时候单由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企业难以满足供应链末端的个性化以及零散需求。如果在运输系统建立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只需要在其中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调度,再集中起来向消费者进行配送,如此就能解决流通效率低下和经济成本高昂两个疑难问题。
(1)提高生鲜农产品配送的服务水平。建设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可以使整个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从生产源头到最终消费的流通过程高效完成,所以在物流配送所经历的各环节中,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承担着全程的重担。
(2)包含流通中的加工。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会根据生鲜农产品经营中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各生鲜农产品的零售商所需求的个性化需求,会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分类、储存、包装以及保鲜等加工程序,从而体现了配送中心的增值功能。
(3)生鲜农产品短时间内存贮功能。生鲜农产品生产企业会大批量的将生产完成的产品运输到配送中心,但根据实际,配送中心下游的分销商不会大批量的进货,所以仓储的生鲜农产品不能在短时间内都被配送出去,一些生鲜农产品需要在配送中心进行加工,如此就需要有短暂的存储,需要足够量的空间来储藏囤积尚未配送的生鲜农产品。
(4)共同配送中心可以对生鲜农产品进行一对多的配送,即可以从一个配送中心对几个需求点实施共同配送,经过配送中心的加工以及合理分配、调度,提高了配送的时效,杜绝了以往从生产方到各需求方一对一配送造成的巨大浪费。
3.1.2 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
选址作为物流规划的首要环节,具有长期性,不能妄加变更,而且投资十分巨大,稍有失误,首先造成巨大的投入损失,其次在日后的运转中会影响生鲜农产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活动,甚至影响整个生鲜农产品经营系统。所以选址时必须充分依据选址的原则对备选配送中心实施筛选和分析。进行配送中心选址时依据以下四个主要原则:
(1)经济性原则
配送中心选址的最首要的时考虑成本,经济性是最根本的原则,建设共同配送中心最主要的是为了降低生鲜农产品配送所需的物流成本,在选址时应把经济性原则优先考虑。选址主要考虑配送中心的建设成本以及日后的运营成本,其中建设成本主要考虑地价,郊区和市区的土地是完全不同的价格,此外,还要考虑未来需要用到的相关物流辅助设施的成本;运营成本也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运输成本需要特别关注,运输费用还与供应商和需求商的分布以及交通条件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计算选址费用是还得考虑这些因素。在选址时通常会选择总费用最小的地点进行建设。
(2)协调性原则
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是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它的上游是生鲜农产品供应商,下游是需求方,它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起到连接的作用,其必须与上游和下游企业都进行良好的信息传递,这样才能保证整条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高效地运行,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须在供应链中起协调作用。最后,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应该符合选址当地的经济技术水平,以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公共基础设施。通常,在某一地区,不同地方的物流设施的建设和分布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这时,我们在选址时要协调不同区域分布的不平衡。
(3)适应性原则
在对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进行选址时,应考虑国家以及相关部门针对该区域制定的各种方针政策,配合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同当地的农业发展策略和政府对物流方面的政策以及土地政策相适应。
(4)战略性原则
在选址时考虑当地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以免因城市规划格局改变、国家政策导向变化等原因导致配送中心建设的失败。另外,在配送中心运营中要考虑生鲜农产品供应商以及需求商分布的改变而影响共同配送中心的运营活动。所以在选址时要在对现实情况详细分析、对未来各种形式充分估计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因素进行选址决策。在对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进行选址时,需要从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层面上考虑目前和未来发展趋势。
3.2配送中心选址影响因素
(1)交通因素
在对配送选址选择时需要考虑地区所在位置是否具备合适的交通运输条件,这直接关系到配送中心的运营成本。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配送中心尽量靠近港口、高速公路等交通便利的位置。
(2)土地因素
建设配送中心需要占用大片土地,企业应事先调查土地价格和问询当地关于建筑搭建的政策,不能采取强建的措施。一般来说,配送中心建立在城市郊区,土地价格不高。
(3)产品分布和数量
配送中心要对产品的供需点及其分布进行分析、预测,以此来优化整体的运输路线,减少无谓的浪费。配送中心在当地稳定持续发展一段时间后,一些生鲜农产品企业会选择与其合作,货物增长导致配送规模扩大。
(4)经营环境
当地政策对物流企业的运营发展有一定影响,当下的土地价格普遍较高。当地政策可能优先将土地分拨给房地产企业,而不是优先考虑配送中心,所以会出现得不到理想选址的情况。
(5)其他因素
如人劳动力因素、当地政策的优惠和干扰、配送的方便程度等。
3.3 生鲜农产品对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
生鲜农产品有很强的自然特性,使得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的选址与其他选址有所不同,我们必须将这些特点考虑到生鲜农产品的选址当中去。以当下普及的设施水平来说,绝大多数的配送中心尚未能实现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安全的保存和高效的运输配送,需要针对其特点进行改进。
1、低温运输是生鲜农产品配送的大前提,针对生鲜食品的易腐烂、难储存特性,低温环境下能有效地保存其新鲜度,物流运输成为生鲜农产品运输的最主要方式。
2、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败性,生鲜农产品含水量高使得其特别容易腐烂变质,消费者对于生鲜农产品新鲜性要求尤其高,这就必须使得从生产点到需求点之间所用时间尽可能的短,因此在选址时就要选择一个适当的位置来实现快速的中转和高效率的配送,同时在选址时要考虑生鲜农产品的腐烂成本。流动方向与其他配送不同,主要从农村流向城市。生鲜农产品多是在农村生产,而消费者生活在城市之中,生鲜农产品的供应地和需求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地理位置,所以生鲜农产品从农村流向城市的配送过程中,配送中心很好的连接了两者。生产点和需求点相对其他配送中的更加分散,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是以农村的散户生产为主,辅以相对集中的生产基地的加工,而需求点是城市中的农贸市场、饭店、连锁超市等等。要让散乱的分布不影响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中配送的质量和效率,就得在供需双方之间建设合适的配送中心作为中转站。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服务半径较小。对其配送的时间有较高的要求,生鲜农产品需求点集中于城市居民区,考虑到即使采用物流运输也难免会造成生鲜农产品新鲜度流失,且生鲜农产品极容易在装卸搬运、运输中损坏。运输的成本远高于一般运输,配送时间的延长不仅会造成损失,同时还面临着更高的成本,利润空间不大的生鲜农产品将难以在市场上立足。因为这些特殊情况使得生鲜配送中心的配送覆盖范围比其他配送中心小,所以对其选址的位置要求也较高。
3、生鲜农产品经过加工转换实现增值,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运输中是否能顺利流通可以决定生鲜农产品生产者的收入的高低,另外在配送中对生鲜农产品进行一些加工,不仅可以使得生鲜农产品增值,也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这就要求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在选址建设时,既要实现高速中转,又要满足流通加工职能。较高的流通加工能力是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所必备的。未经加工的生鲜产品在销售中所获取的利润较低,且销量不大可观,所以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需要拥有一定的流通加工能力,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4、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造费用高。存储功能是配送中心的主要属性之一,生鲜农产品都要求冷藏存储,考虑到新鲜度和腐败速度,不宜长时间储存。生鲜农产品从出仓到装卸搬运至运输车辆的过程中也不宜跨越过大的温差,因此对整个配送中心的设施设备要求和操作规范要求高,且需要特定的流通加工设备,其建造成本高于其他配送中心许多。
5、作为流通中的商品,依据其自身的特性,生鲜农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其冷藏存储也极易损坏,为遏制由于损坏造成的成本增加,生鲜农产品的配送只能采用高频少量的方法。
3.4共同配送模式对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
(1)以大型企业为首,多家企业合作的共同配送对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
对于生鲜共同配送而言,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力较强的企业会选择和一些中小型企业合作建立共同配送模式,该核心企业提供较成熟的物流运营方针,包括为生鲜共同配送中心选址提出建设规划。对核心企业来说,此举能从各中小企业完善其自身没有涉及到的领域并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对于各种小型企业,此举也能弥补自身在产品输出方面的欠缺,加速自身的运作流程,又能学习完善物流能力,同时,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因核心企业的主导和支持,能避免选址错误而造成的决策性失误。
(2)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实现多企业共同配送的模式对生鲜共同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
第三方物流公司要有强大的物流基础,具备有效地完成各企业所委托配送的能力,才能为多家企业提供第三方的生鲜共同配送服务。此共同配送模式减轻了企业所面临的物流方面的压力和成本。但当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尚未成熟,企业无法主动操作物流活动,所以会出现配送时间无法控制,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情况。对于生鲜共同配送中心的选址规划也会出现不合理现象,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这些状况也会得到缓解和改善。
3.5 选址的一般方法
根据文献综述阐述所知,对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期间出现各种新的选址方法,目前的选址方法主要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这两大类。
(1)定性方法
用定性方法进行选址要根据选址的四个主要原则和各种影响因素来确定配送中心建设的位置,这种方法虽简单且实际中常用,但仍有过分注重个人的经验的缺点。经典的定性分析法——德尔菲法能够给出较高准确结果的方案。但是其分析过程有着很大的缺陷:片面性和思维狭隘。适用于候选址少,有类似的选址经验可供借鉴的项目。
(2)定量方法
因为定性分析法选址存在局限性,所以多数情况下会采用定量的方法选址。定量分析法要求使用一些数学模型,让选址有据可依,增加可行度。常用的定量方法有整数规划、线性规划以及混合规划等最优规划法以及重心法等,本文选址最终确定采用定量方法,接下来介绍几种常用的定量方法:
- 解析法
通常该种方法是把选址要考虑的距离、需求量、时效等因素作为变量,将选址位置作为因变量,代入数学公式求解,求得的最优解即是所需的选址。对于影响因素较少的问题运用解析法较为合适,但对综合性的复杂选址问题会出现很多误差和面对庞大的计算量。
- 数学规划法
数学规划法是在一些限定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从多项方案中比较得出最佳方案。该方法采用数学模型来计算最优解,能得到精确的结果,但不适用于过于复杂的问题求解。
- 启发式法
启发式算法是根据直观或凭借经验设计的算法,提供在预算内的解决方案,之后与最优解相比较改进得到最优的方案。该方法计算简单,求解速度快,能有效地处理NP-hard问题。该方法适用于难于计算或求解速度慢的复杂问题。但启发式算法得不到最优解,不能根据解来判断方案的优劣。
- 仿真法
仿真方法主要是混合使用各种模型和技术来对现实行为进行建模。借助模型试验来寻求最优解决方案的方法。该方法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仿真方法可以重复试验不同的组合得出结论,从中选取最佳的方案。仿真方法应用在选址问题时可以同时考虑多个影响因素,在操作性和实用性方面较其他方案占优,常用来解决大型且复杂的问题。但该方法并不能给出最初的方案,只能从已有的方案中比较择优,所以对于最初所选择方案的好坏要求比较高,而且对操作者和设备要求很高。
第四章 基于组合赋权的TOPSIS法配送中心选址模型构建
4.1TOPSIS方法
传统的TOPSIS法是计算有限的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的一种方法,并能对现有的对象进行相对优劣评价。TOPSIS法适用于多决策评价分析,应用灵活简便,数据较为容易得到,应用广泛。TOPSIS法的基本步骤:评价指标同趋势化并对原始数据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求得最优值向量和最劣值向量,分别为最优、最劣方案;计算各指标值与最优、最劣方案的距离;计算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并进行排序,值越大,表示综合效益越好。
传统的TOPSIS法具有计算过程清晰、决策效率高、可操作性强等优点。但随着在应用中广泛展开,TOPSIS法的缺点和不足逐渐暴露出来:传统TOPSIS法的决策矩阵权重的确定一直受到争议。传统TOPSIS法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或德尔菲法来确定权重,结果会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一些学者提出客观赋权的方法,如因子分析法、熵权法等。虽然客观赋权有一定的严谨性,但这不能完全替代主观赋权,将两者结合得出的结果更具有可行性。本文采取客观和主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即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来进行指标权重组合处理,如此能解决单一赋权方法的片面性问题。
4.2基于组合赋权的TOPSIS法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构建
基于组合权重的TOPSIS方法选址的步骤为: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960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