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资本的电子废弃物回收模式治理研究

 2022-01-18 00:09:53

论文总字数:32474字

目 录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文献综述 2

1.2.1电子废弃物回收模式研究概述 2

1.2.2社会资本研究综述 2

1.2.3简要述评 3

1.3研究内容 3

2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电子废弃物回收模式治理 4

2.1社会资本的内涵 4

2.2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电子废弃物回收模式治理 5

2.2.1 政府主导型 5

2.2.2 企业主导型 5

2.2.3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型 6

2.2.4 模式总结 6

2.3 本章小结 7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7

3.1理论假设 7

3.1.1 结构维社会资本与治理主体行为 7

3.1.2认知维社会资本与治理主体行为 8

3.1.3社会资本与持续参与意愿 9

3.1.3治理主体行为与持续参与意愿 9

3.2 本章小结 10

4研究设计 11

5研究结果 14

5.1量表信度检验 14

5.2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14

5.2.1因子分析 14

5.2.2聚类分析 17

5.2.3方差分析 17

5.3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18

5.3.1相关分析 18

5.3.2回归分析 19

5.4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及其分析结果 20

5.4.1 SEM模型构建 20

5.4.2模型评价 20

5.5研究发现 23

5.6研究启示 23

6结论与展望 24

6.1主要结论 24

6.2研究展望 25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8

附录 29

基于社会资本的电子废弃回收模式治理研究

张蒙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social capital expert on the select of the governance mode of E-waste recycling mode,this article obtains related data through questionnaire,use the factor analysis,variance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o analyse scale reliability and anlidity.On the basis,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ocial capital ,the governance body behavior and continued participation intention by building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cognitive dimension of social capital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coordination,maintenance and motivation behavior of the governance body,but the structural dimension of social capital can onl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maintenance behavior of the governance body;The study also finds that the cognitive dimension of social capital and the coordinate and maintain behavior of the governance body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constant participation will of participant. This article proves that the stakeholder co-governance pattern is the most suitable model of E-waste recycling mode for the current China.

Keywords: E-waste;Social capital; Governance mode; SEM

1 引言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家用电器、数码产品在不断普及的同时,其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因而导致生活中的“电子垃圾”不断增加。2014年,全球丢弃的电子垃圾总量共计4180万吨,较前一年增长200万吨。在这些产生的电子垃圾中,仅有650万吨垃圾被国家以正规渠道回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正规渠道回收处理率不到30%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回收——化电子垃圾为资源》报告推测,每吨线路板和每吨手机分别含大约200克和300克黄金,而金矿石的平均每吨只有5克。这意味着,同样一吨量电子垃圾的“含金量”是金矿石的40-60倍。可见,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具有很大的价值。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却没有完善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使得电子垃圾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在浪费了资源的同时又污染了环境。目前我国主要依靠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系统,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一,国外的回收系统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系统存在着技术和资金等限制因素,中国的电子垃圾企业不仅要考虑环保成本,还要与小贩竞争,没有市场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一方面需要加强企业的回收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还需打击小贩的污染行为。因而电子废弃物回收模式的治理需要政府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还需各相关企业的积极配合。

1.1.2研究意义

电子废弃物回收模式治理模式选择研究对于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再循环将产生较高的社会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社会层面讲,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对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再循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电子废弃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若这些废弃物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能会使其含有的有毒有害元素排入生活环境,从而对大气、土壤和动植物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危害人类生命。

从企业层面讲,这些电子废弃物含有巨大的回收利用价值。电子产品中含有很多种贵重金属,如金、银、铜、镍、锡等,经过对电子产品的分拆和提炼处理,可以回收这些贵重金属,避免资源的浪费 。

因而,建立合理高效的回收物流模式能够改变分散回收的状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1.2文献综述

1.2.1电子废弃物回收模式研究概述

电子废弃物回收具有自身的特点,如社会性、复杂性和经济回报的缓慢性等。因此国内外学者针对电子废弃物的特点及其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

国外,Spengler[1](2003)研究了废旧家电的回收过程:拆解和加工再生。运用整数线性规划,把这些过程整合成了一个模型,为回收中心处理产品制定了方向。Spier和Johnson [2](2004)阐述了EPR下的三种回收方式:OEM回收方式、联合回收方式和第三方回收方式,。对第三方回收的工作情况、特点和成本进行了论述,讨论了第三方的回收规划。Nagumey和Toyasaki[3](2005)考虑各决策方的平衡,建立了多层次的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网络模型,并论证了一定条件下,各决策方的最优测量存在平衡。其中决策方是指逆向物流的需求方、提供方、回收方等。

国内,刘宝[4](2006)通过研究电子废弃物回收逆向物流网络设计问题,综合利用正向物流网络与逆向物流网络,并对其进行集成,设计了一种集成物流网络框架。谭璐[5](2009)建立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使用仿真模拟,验证了逆向物流网络模型的有效性。胡飞[6](2013)论述了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的内涵,比较了EPR下三种逆向物流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建立了EPR下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运营模式的选择模型。

1.2.2社会资本研究综述

国外,Bourdieu [7](1977)最早将社会资本引入社会学,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得到的,存在与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这种资源代表了个体之间的信任和承诺。Nahapiet和Ghoshal[8](1998)通过研究社会资本与智力资本的关联,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三个维度。Uphoff[12] (1996)将社会资本分为两类:结构维社会资本和认知维社会资本,他认为结构维社会资本主要指社会网络,认知维社会资本主要指共享愿景、共同语言、信任、承诺等心理过程。Lin Nan[16](2001)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源,它通过投资社会关系获得回报,在强调社会资本先在性的同时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国内,陈红明[9](2014)研究论证了结构社会资本及关系社会资本对学术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质量和数量显著正向影响。左文明[10](2014)构建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网络口碑与购买意愿的关系模型,研究论证了结构维社会资本和认知维社会资本对网络口碑数量和质量均存在显著影响。宋方煜[11](2012)研究论证了企业社会资本能显著影响知识转移和创新绩效,说明在转型经济条件下,竞争已成多样化趋势,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不太可能依靠单打独斗取胜。阮平南[22](2016)认为社会资本能通过增进企业间的合作效率、为节点企业提供资源供应渠道、提高资源利用配置效率以及提供信息支持来影响企业战略网络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以影响企业战略网络的稳定性。

1.2.3简要述评

结合上述文献综述,本文发现电子废弃物回收模式及社会资本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但是从现有的文献综述来看,仍然有很多不足。(1)大部分文献对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模式方面。对于电子废弃物回收治理模式的研究较少(2)在对电子废弃物回收的研究中,很少将其与社会资本结合起来进行探讨的。因此,本文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应用于电子废弃物回收治理模式研究中,并对影响电子废弃物回收治理模式选择的因素构建结构方程,试图比较全面地找出电子废弃物回收的最佳治理模式。

1.3研究内容

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内容,电子废弃物回收模式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对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产业链而言,从制造商到销售商再到消费者最后经过第三方物流或回收处理商回收产品,这是一条主要的电子废弃物纵向产业链,该产业链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有:制造商、销售商、消费者、回收处理商、第三方物流等。这些利益相关者间合作关系并不是固定,制造商基于自身的利益可以选择将产品提供给不同销售商,销售商也可以从不同的生产商那里获得产品,他们可以随时的、不受任何限制选择和谁合作,合作多久。销售商与消费者、政府与制造商、制造商与第三方物流等主体之间也是如此,如此松散的组织何以能高效率的处理好电子废弃物回收问题,电子废弃物回收的治理模式值得深究。各治理主体的协调、维持和激励行为有利于维持现有的合作关系,从而增强参与合作的意愿。本文旨在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与方法揭示电子废弃物回收治理模式,实证研究社会资本与治理主体行为及持续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解析电子废弃物回收的最佳治理模式。全文分6章展开:

  1. :引言。主要对本文研究的电子废弃物回收模式的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介绍国内外对电子废弃回收模式的研究以及介绍社会资本的研究现状,并对文章结构进行介绍。
  2.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电子废弃物回收模式治理。主要介绍了三种电子废弃物回收治理模式: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型,并对这三种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3. :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本章就社会资本与治理主体行为、持续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11条假设。
  4. :研究设计。本章主要对问卷调查的具体情况、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量表内容及来源进行说明。
  5. :研究结果。本章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测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6. :结论与展望。对本文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研究背景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32474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